老罗的十字路口

听了三期的《老罗的十字路口》——李想、小鹏、TIM,商业认知不谈,老一代企业领袖的眼光、运气都是占据的,讲了很多道理,更多是社会层面进化而来的本能增强,对我来说没什么全新的理念(没法辅助自己内心笃定某些东西)。 TIM:视频行业的领导者,观点冲击点更多,了解年轻人的想法,新一代人是如何开始认识世界与规则,更理想化、有现实主义的浪漫色彩。他给我展示一个全真实的人,而不是像其他是个符号、代表。这对于自己了解自己之外的东西更重要,人还得有自己的信念、追求、憧憬,不然真和咸鱼无异。 对技术而言,对于短视频居然可以定量分析,确实实践中有自己的一套,了不起。 幽默是深思后的冒犯。…

卓有成效的管理者

花了很长时间拜读了彼得德鲁克的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,收获颇丰。主要从 1. 我能做出什么贡献:管理者自己的追求、让专才有效、正确的人际关系、有效的会议 2. 让长处富有成效:用人所长、管理上级、让自己有效 3. 要事优先:抛弃昨天、优先任务与延迟任务 对于区分优先任务和延迟任务,最重要的不是高超的分析,而是勇气。 具体措施: 重视将来,而不是重视过去;专注于机会,而不是专注于问题;选择自己的方向,而不是随波逐流;目标高远,做可以带来不同的事,而不是追求‘安全’,做容易的事。 小册子,时读时新。…

保持自己的节奏

我的目标是穿过沼泽,而不是每一条鳄鱼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线任务,节奏清晰的维持它在世间的纷繁诱惑中很难,与人相处不被他人同化也很难。So, 改变自己还是改变环境?或许都没那么重要,保持自己心中的向往、保持自己内心一片美好地、保持天道与人伦的敬畏,是使自己不那么偏离主线任务的关键。 看尽人间烟火、依旧保持少年心。这将是我后面的追求!…

Google IO Connect China

这次来上海参加Google I/O中国大会,发现其生态布局非常广远,超过自己之前的理解。从AI大模型、开发者生态系统建立、Cloud等多方面布局,来绑定自己开发者,付出确实颇多。 说一个感悟,之前和同事晚上一起吃饭,但今晚一个人吃,发现对大餐居然不感兴趣,更喜欢在热闹的馆子吃,感受周围的人间热情,看来我虽然是I人,但内心也更喜欢在人群中获取力量。很奇怪的是,自己很多时候又喜欢独处,矛盾的个体啊。…

含章之美

易经八卦中提到“坤德”,中国传统审美标准中的含章之美,似乎一直是一个标尺,衡量着选择时的方面方面。 含蓄、内敛 非耀眼的太阳,而是温润的月光…

人生南北多歧路

人生南北多歧路,卿向潇湘我向秦。 此后人生多宽敞,南来北往不遇卿。 山鸟与鱼不同路,再见容易再见难。 终有弱水替沧海,再无相思寄巫山。 我知道,今年我会很难——人生10年流年,根据代偿原理获得的同时必然失去一些东西。或许,真的再来一次我还是会坚持自己的原来的选择,不后悔拥有,也不惧失去。…

被讨厌的勇气

阿德勒心理学中,提出的幸福,来自人际关系的高级状态,叫做“共同体感觉”。 只要有一个理直气壮的价值在那,你就是幸福的。 所以,阿德勒提出,幸福就是你出于对社会的关心,作为共同体的一员,积极参与其中,找到归属感。幸福来自贡献。 改变生活模式用不了太久时间,主要应用方法: 1. 活在此时此刻 2. 课题分离 3. 建立共同体感觉 4. 唯心的学问 课题分离: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,你只要为自己的课题负责,而不要干涉别人的课题。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源于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,或者别人干涉了你的课题。 人和人之间要有一个界限感,每个人为自己负责人生就能简单化。 自我接纳、他者信赖、他者贡献这三步其实是一套递进的逻辑。有了自我接纳,每个人承担自己的后果,你才不怕被别人背叛,你才会有他者信赖。有了他者信赖,把别人当做是伙伴,你才愿意做他者贡献。 世俗成功和内心幸福是不同的维度。阿德勒的学问不是告诉你怎么成功,而是告诉你怎么坦然面对这个社会。 阿德勒的哲学解决的是让你幸福的问题。…

最温柔的表白-挪威的森林

我告诉你 我喜欢你 并不是一定要和你在一起 只是希望 你在遭遇低谷时不要灰心 至少曾经 有人被你的魅力所吸引 曾经是 现在是 以后也会是 希望你可以记住我 记住我这样活过 这样在你身边呆过 如果我必须选择 生命中最美好的感觉 那一定是在喜欢一个人的时候 即便是这个人不喜欢我 也没有关系 因为喜欢一个人本身 就是一种无条件的美好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 迷失的人迷失了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