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想:产品实战

最近学习了得到课程《李想·产品实战16讲》,讲述产品从0到1、从1到10的发展历程,中途怎样决策,极具参考借鉴意义。

李想·产品实战16讲

下面摘录每节中最有感触的语句:

01 导论:回归本质做产品

产品的本质是?

  1. 关注用户价值,超越用户需求;
  2. 把组织也当产品来做,用组织的成长来支撑产品的成长。

怎么超越用户需求?认认真真回答两个最基本的问题:我们的用户到底是谁?我们为用户创造的价值到底是什么?

真正的用户价值一定是帮助用户解决了某个问题,或者完成了某项任务,而不是仅仅提供了某个简单的功能。

打造组织产品:对抗惰性、惯性和无知

02 定位:怎样找准产品的用户群

换个维度,寻找用户。价位?人生阶段

高速增长的细分市场
在判断市场空间的时候,不要只看细分市场的规模,更要看到趋势的变化,优先去寻找正在上升的细分市场,远比找到眼前规模最大的细分市场更加重要。
需求没有被满足。

03 品牌:怎样和用户建立产品共识

品牌,其实是我们跟用户建立的一种共识:这种共识主要围绕三个问题:我们是谁,我们为哪些人服务,我们能为他们创造什么样的价值。
  1. 在回答我们是谁的时候,不要光考虑,我们想成为谁,也要考虑,我们擅长什么,也就是自己的竞争优势。
  2. 为哪些人服务:谁才是这个产品真正的使用人群?这是不是一个高速增长的用户群?这个用户群,有没有购买力和购买意愿?这个用户群,我们能不能达到?
  3. 定义清楚品牌后,你还需要在产品设计和在用户触达的过程中,让用户感知到,这样才能够跟用户真正达成共识。

04 文化:怎样确保内部的统一

真正的文化,是提取出团队过往经历中,那些曾经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东西,放大它,强化它,让它们支撑我们走向下一阶段的成功。
  1. 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;
  2. 做正确的事,不做容易的事;
  3. 先做到60分,再去做100分。
文化需要团队共创,这样大家才能真正形成共识,这是团队共同要遵守的文化,而不是老板一个人的一厢情愿。

05 产品标准:怎样定义产品是好是坏?

安全感、价值感和向往感

做产品的人,要从行业视角,切换到用户视角,把自己放置到真实的使用场景中去,这样,其实你很容易发现,惯性中包含的不合理之处。

价值感,就是面对你的目标用户群,他们花同样的钱,买到的功能和体验,是不是对自己最好的,而不是汽车厂商自己刷出来的存在感。

怎样去提升向往感?核心在于,要想办法让产品能够唤起用户心中向往的场景。换个角度来讲,让用户本来向往的场景、画面,嫁接到你的产品中来

06 团队标准:怎样打造高效协同的产品团队?

“怎么把天南海北的人才捏合在一起?

统一度量衡、嵌入流程、培养成年人

共创选择工具的过程,能够帮助你提炼和巩固团队文化与价值观。

PEA(Product Experience Assesment产品体验评估)

一、解决什么问题:要拿出具体的依据,说明自己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。

二、目标要求

  1. 用户是谁:准确地描述用户,要清晰无歧义;有多用户时,要有区分、顺序。
  2. 目标:只能有一个,且必须是结果,写能从用户口中说出来的话。
  3. 要求:可以有1~3个,服务于结果的高质量完成;是对实施方案的约束条件。

三、方案描述

  1. 功能表现:通过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,说明用户在该功能、设计上线后的操作体验;用简要通俗的语言描述,要让评审人员、研发、运营或测试团队都能看懂。
  2. 实现方案:结论先行,弱化技术细节;如有多方案,要突出方案差异的部分。

四、风险与措施

五、资源评估

包括研发资源、开放费用、授权费用,以及研发周期、上线计划等等。

六、运营指标

如何运营才能达成目标,要有数据化的运营指标,指标要能够支撑达成的目标;要有预期的指标。

七、竞品分析结果(可选)

可提供竞品的处理方式,支持上述方案,但要有数据分析。

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

主动积极、以终为始、要事第一:讲的就是我们如何能够理解自己,并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;双赢思维、知彼解己、统合综效、不断更新:其实是帮助我们怎么去理解别人,并处理好和别人的关系,能够扬长避短,能够共同做事。
它其实在教我们,怎么能够做一个能够独立面对问题,能够协作解决问题,且不断更新,不断成长的成年人。

07 体验:怎样打造超越用户预期的体验?

不分大众小众,只看是否高频
所谓产品力,并不是什么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,而就是这么一点点扎实地做出来的,这里面没有太多窍门,就是看谁对用户的需求更理解,做得更深,下的功夫更多。

08 用户:怎样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?

少做一对一访谈,多做多人共创
“你对儿童版有什么需求”,替换 “你们家孩子在车上一般怎么使用xx”
共创会不需要现场得出结论,共创会的目的是让用户充分地表达。收敛结论,以及最后做选择题,都是产品团队事后需要去做的事情。
不是去“问”,而是去“看”,回到用户的购买现场去观察。

09 技术:怎样选择产品的实现路径?

技术要服务于产品的价值。在做选择的时候,应该从用户的价值角度出发,而不是政策的技术本身,看到一个失败的结果,也不要惯性的认为此路不通,而要分析对方的关键问题,我们就能从中发现创新的空间。

选技术要成本、效率最优,而不是单纯的成本最低。

10 定价:怎样设置有竞争力的价格?

用户更有感知的产品价值,才能给用户一个在众多产品中选择我们的理由。

心里价位?是功能品?还是情感的寄托?或身份的象征?

产品定价,诚实地评估,在价格内做到产品力最强。
把握用户心里的微妙感受,跟心里定价保持一致。
须评估企业长期经营的需求,薄利多销或烧钱,不一定适合超大规模的行业。

运气成分加持,但所有好运气都只有在你享受到基础分以后,才能降临。

11 复盘:怎样让爆品从偶然到必然?

复盘的目标、复盘的流程、以及复盘会怎么组织。

复盘的目标,不应该是基于过去的结果做功过赏罚,而是就“以后怎么可以做得更好”讨论出共识。

当你先肯定了团队做得好的地方,团队就会更加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,甚至都不需要你再来提醒和强调,他们会主动提出补齐短板。

复盘的第一要务,是总结上一款产品的优势,把成功经验沉淀下来,千万不要把复盘开成批判会。
要对照计划中的目标、数据指标来复盘。
开好复盘会,CEO、一号位自己先要重视起来,严格遵守复盘纪律。

12 节奏:怎样完成产品的从1到10?

创业起步,你需要思考的只是怎么完成产品的验证,实现最小的商业闭环。在还没有获得产业链规模优势、技术优势的时候,把这些长板做到天花板水平,是我们赢得下一阶段入场券的唯一途径。

理想:创业初期的“两条腿走路”,后凉

2025年以后,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格局,会跟智能手机高度相似,甚至竞争会更激烈,因为造车的门槛比手机更高。最后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,可能只会剩下5家公司,其余的公司,市场份额都会是个位数,或者不足个位数。

对于淘汰赛来讲,准备过度,也许会造成一些资源浪费,但是浪费是非常有限的。而且,如果有机会回头看,你永远觉得当时的打法偏保守,投入的资金和资源远远不够。

13 流程:怎样提升做产品的系统能力?

从0到1阶段,产品少,团队规模小,这个时候更需要像“游击队”一样,快速灵活。可到了从1到10的阶段,产品一多,收入规模上千亿,就应该是“集团军”作战,流程问题就会成为妨碍公司持续打造爆品的最大障碍。

什么叫用户价值流?简单来讲,就是回到我们强调过无数遍的那个老问题,明确用户到底是谁,然后从用户的角度倒推,模拟和重现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真实体验流程。一切的内部流程,都要跟用户价值流一一对应。

修改高速公路,并区分好路和车。“路”,就是团队工作中,要遵循的流程。“车”,指的是垂直向下,支撑路上每一个关键节点的专业模型。为啥要区分流程中的“路”和“车”?为的是,不管目标有没有达成,我们在归因的时候,都能定位得更加准确。

做好流程间的对齐和互锁,一是要定义出哪些是主流程,哪些是支线流程;二是要组建一个重量级团队,专门做拉通和经营。

14 门店:怎样提高触达效率?

低频、大额消费品,纯线上是走不通的,汽车、房子就是特别典型的案例。

低频大额消费品,用户决策成本非常高,决策的周期也更长,需要实际去体验产品,对于新品牌而言,往往需要体验多次才能做购买决策。
  1. 快速开店,减少SKU,建立培训考试体系,准备好数字化系统;
  2. “收”和“放”要平衡,直营店要坚持,但还必须给门店自主权,培养“省长”和店长经营意识;

15 利润:怎样提高经营效率?

什么是原子级拆分?

比如一个产品专家,要支付给他一份在行业水平之上的工资,需要一个月卖出多少车,他一个月要卖出多少车,根据转化率,他需要负责多少次试驾,对应需要拿到多少客户线索,一直测算到,他要处理这些线索,安排试驾,需要的工作时长是多少,是不是符合行业标准。

制造场域,鼓励大家愿意分享。

“ 您好(真诚),我是理想汽车产品专家(有精气神一点)小王(咬字清晰)。看到您是关注咱们理想L9对吧(L9重音)?

16 结语:成长才是第一驱动力

1/ 建立居于信任的团队文化;
2/ 实时求是,知错就该,持续迭代;
3/ 通过实战,建立成长的正反馈循环。

不能因为我们吃到第8个包子就吃饱了,而认为前面7个包子都没有价值。

掌握自己的命运,挑战成长的极限。

人都是因为痛苦而改变,因为受益而坚持。


2024年春,理想推出Mega车型,因行业有人恶搞,导致整个车型都可能卖不出去,但他没怨天尤人,反而积极调整市场策略,寻求破局之道。这样的企业文化确实值得尊敬。

展示评论